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关于煤和石油的问题(煤和石油是什么能源)。以下是这个问题的总结。让我们来看看。
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什么能源?
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不可再生。煤的主要种类有无烟煤、烟煤和褐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生成年龄与煤相似;天然气比石油具有更广泛的生成条件,部分与石油伴生或形成独立的纯气基。
煤和石油不仅是重要的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是一种含有球状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作为一种能源,在发电领域可以逐渐被风能、太阳能、潮汐能、核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所替代。在交通运输领域,石油的地位短期内几乎无法撼动。
化石能源的利用也是造成环境变化和污染的一个关键因素。大量化石能源消耗造成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强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不言而喻,这三种化石能源的形成过程极其缓慢且不可再生。开采一点就会少一点,直到枯竭。即使现在沉积的生物在一亿年后会产生化石能源,对人类来说显然也没有意义。
化石能源的危害总结:化石能源是目前世界上消耗的最主要的能源。2006年世界化石能源消费比例高达87.9%,中国高达93.8%。然而,随着人类的不断开采,化石能源的枯竭是不可避免的,大部分化石能源将在本世纪被耗尽。
另一方面,由于化石能源的使用,会增加大量温室气体CO2,同时可能产生一些污染烟雾,威胁全球生态。因此,发展更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煤和石油是如何形成的?
煤的形成主要是以森林植被为基础,森林植被是冰河时期雪崩埋在地下的森林碳化而成的!(所以在山区容易形成煤。)
石油主要是海洋和大型低洼地区(如大型湖泊),主要是大量的藻类和含油植物和动物尸体!
煤是一种可燃的黑色或棕黑色沉积岩,通常产于被称为煤层或煤层的岩层或矿脉中。
坚硬形式的煤可以被认为是变质岩,如无烟煤,因为它们随后暴露在高温和高压下。煤主要由碳和不同数量的其他元素组成,主要是氢、硫、氧和氮。
扩展数据:
煤气化可用于生产合成气,合成气是一氧化碳(CO)和氢气(H)的混合物。合成气通常用于燃气轮机中的燃烧以发电,但其普遍性也允许其通过费托合成工艺转化为运输燃料,如汽油和柴油。南非的沙索化学公司利用煤气化结合费托技术从煤和天然气中生产汽车燃料。
煤矿煤层的厚度与该地区地壳下降的速度和植物残体的堆积有关。地壳在快速下降,植物遗迹堆得很厚,所以这个煤矿的煤层很厚。相反,地壳在慢慢下降,植物遗迹堆得很薄,所以这个煤矿的煤层很薄。
石油形成机制有两种理论:生物沉积和石油化学形成。前者普遍认为石油是由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进化形成的,属于生物沉积,不可再生。后者认为石油是地壳中的碳生成的,与生物无关,是可再生的。
百度百科-石油
百度百科-煤炭
发电用煤好还是用油好?为什么?
从技术和环保的角度来说,用石油发电当然好,热值高,污染少,运输方便。石油成本高,中国不是一个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用煤发电还是用石油发电,主要看中国国情。
火电厂的燃料构成主要取决于国家的资源和能源政策。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火电厂的燃料主要是煤。1987年,火力发电厂发电量的87%由煤产生,其余13%由燃烧石油或其他燃料产生。
煤污染主要由碳、氢、氧、氮、硫组成,也有极少量的磷、氟、氯、砷等元素。碳、氢、氧是煤中的主要有机质,占95%以上;煤化程度越深,碳含量越高,氢和氧含量越低。
碳和氢是煤燃烧时产生热量的元素,氧是助燃元素。煤燃烧时,氮气并不产生热量,而是在高温下转化为氮氧化物和氨,以游离状态析出。硫、磷、氟、氯、砷是煤中的有害成分,其中硫最为重要。
扩展数据:
到1973年,更大的火电机组达到1300兆瓦。大机组和电厂大大提高了火力发电的热效率,建设投资和每千瓦发电成本也在降低。到80年代末,世界上更大的火力发电厂是日本鹿儿岛火力发电厂,发电量为4400兆瓦。但超大型机组带来了可靠性和可用性的下降,所以到了90年代初,单个火电厂的容量稳定在300 ~ 700 MW。
占全国总装机的70%以上。火力发电用煤占工业用煤的50%以上。目前,用于发电和供暖的煤炭约占中国煤炭总产量的50%。全国约90%的二氧化硫排放由煤电产生,80%的二氧化碳排放由煤电产生。
百度百科-火力发电
煤和石油有什么关系?
煤和石油的关系是煤和石油是互相替代的。
煤和石油是互相替代的;它们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一旦油价上涨,煤价也会上涨。受今年原油期货大幅反弹的 *** ,煤炭股也表现不俗。
煤和石油虽然是人类最重要的能源,但性质和成因完全不同。先说煤炭。可以说煤来源于植物,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树木死后会被腐蚀,然后成为土壤的一部分,这就是煤的形成。
石油原料介绍
形成石油的主要原料是一些藻类和浮游生物。当这些生物死亡时,它们的尸体会被沉积到水底。这些由尸体组成的水下沉积物继续被覆盖后,会因温度和压力的升高而发生化学变化,从而形成我们所熟悉的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的形成与煤相似,特别是在高温高压下。不同的是,煤的形成需要特定的条件。
煤和石油来自同一个地方吗?
目前煤和石油的形成有争议,没有定论。所以,我们简单说一下。
首先要知道煤和石油都是有机物。目前主流的观点是所有生物死后都是埋葬的,其中植物死后埋煤,动物死后埋油。
煤生成
根据目前的理论,煤形成于石炭纪-二叠纪和侏罗纪-白垩纪地质时期。所以经常说煤形成于石炭纪,这是不正确的。石炭-二叠纪是三个主要的成煤期,但不是唯一的成煤期。中国很多地区产的煤不是石炭纪-二叠纪。例如,新疆和内蒙古是煤炭储量更大的两个省份。他们的煤很多是侏罗纪和白垩纪,我们现在开采的是侏罗纪和白垩纪。
按照目前的主流观点,木本植物出现在3.6亿至3亿年前的地球上。微生物不能分解这些植物的尸体,因为里面有木质素。所以很多植物死后不会很快腐烂。腐烂是由微生物引起的。然后由于地质变化,一些植物尸体会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逐渐碳化,从而形成固体煤。这些植物主要是蕨类植物、树木和一些热带森林植物。
石油的形成
关于石油的形成,目前有两种理论,可以一一查看:
生物生油理论
这个理论说,石油形成的过程有点类似于煤,只是石油被史前动物和藻类杀死了。经过漫长的地质变迁,尸体与淤泥混合,然后被埋在沉积岩下。
后来在高温高压下逐渐转化。整个过程会先形成蜡质油页岩,然后逐渐映射成液态或气态的碳氢化合物。
知道这些碳氢化合物比周围的岩石轻,就会开始向上渗透,直到渗透到不透水的岩层中,聚集在一起形成油田。
非生物生油理论
另一种理论称为非生物生油理论,是天文学家托马斯·戈尔德在其他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这个理论大概是这样的:
地壳中已经有大量的碳,其中一部分以碳氢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和上面的理论一样,这些碳氢化合物比周围岩石中的水轻空,所以它们也开始向上渗透,但只是沿着岩石的裂缝。我们之所以在石油中发现生物标志物,是因为微生物。这个理论其实是一个比较非主流的理论,支持这个观点的人并不多。
最后,按照现在的主流理论,煤和石油是经过几千万年才逐渐形成的。其中,煤是在植物死亡后,被当时的微生物分解,再经过地质变迁,埋藏在地下,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逐渐碳化而成的。另一方面,石油被史前动物和藻类杀死,混在尸体和淤泥中,然后被埋在地下。也是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逐渐形成,然后向上渗透形成油田。
煤能转化成石油吗?
煤不能转化成石油。
煤是由原始植物形成的,包括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植物残体的堆积是成煤的物质条件。高等植物形成的煤叫腐殖质煤,低等植物形成的煤叫腐泥煤。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形成的煤称为腐殖质腐泥煤。煤的主要成分是碳。
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出来的棕黑色易燃粘稠液体。主要是烷烃、环烷烃和芳烃的混合物。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生物长期进化形成的混合物,和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
石油主要用作燃料油和汽油,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的原料,如溶液、肥料、杀虫剂和塑料。
参考数据
通用汽车史培公司。煤炭转换,1988年2月。山西:山西科技信息研究所,1988。
以上是煤制油和煤制油的介绍不知道你有没有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关注这个网站。